


有一對鐵旗桿遠近聞名,矗立在厲山鎮小學內。筆者1950年入厲山小學讀二年級,鄉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,當時對這對鐵旗桿好奇無比,只覺得它很高大,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。旗桿的基座比我們學生還高,是石砌的,基座上面是鐵鑄的還鑄有文字,我們學生對這些文字認識的少且不懂其含義,我們上手工課的時候,常常用和好的泥塊在上面拓字。
這對鐵旗桿是何時鑄造的,我們不知道,只記得鐵旗桿上有方斗,有龍盤繞,龍爪上掛有鈴鐺,大風起時有鈴聲。筆者離開隨縣上北京后再沒提起有關鐵旗桿的事。后來筆者返鄉聽說,有人為了破迷信,要砸旗桿,要毀龍,那些人還真有決心和干勁,不懼摔死的危險,爬上了旗桿供應商,隨著日月的流逝,這對鐵旗桿可真成了“光桿”了;最愚蠢的表現就是“文化大革命”中有人提出推倒這對鐵旗桿,聽說他們要用工具刨倒旗桿,不管怎樣刨旗桿制造商就是不倒,又有人提出用拖拉機來拉倒旗桿,不知是否這樣作了,反正這對鐵旗桿至今仍然矗立在厲山鎮。之所以鐵旗桿未倒,據說是因為鐵旗桿有多高,它的根基就有多深。這真是耐人尋味。在筆者的心目中,這對鐵旗桿仍然是高貴的、偉大的。最近筆者返鄉,去厲山鎮中心小學拜會兒時的同學和朋友,聽說政府幾年前對這對鐵旗桿進行了修復。